《植物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4-09 13:04:35
《植物》教学设计

《植物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,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,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植物》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《植物》教学设计1

认知目标:

1.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;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,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;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。

2.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,注意保护植物,懂得珍爱生命,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;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;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。

3.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,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,学会记观察记录。

拓展性目标:

让学生进一步观察、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。

活动准备:

教科书将活动准备融入一幅学生野外观察的场景图中,借助“到野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什么呢?”引领学生进行课前思考、讨论,做好观察前的准备。目的一是引起学生野外观察的兴趣,产生外出观察的欲望;二是引发学生的思考,确定探究的主要方向。

活动时间:三课时

第一课时

活动过程:

包括三个活动:

活动一:

1、提问:东去春来,校园里发生了 ……此处隐藏19623个字……于池塘中的植物,有什么问题你最希望了解?要了解池塘中水生植物的外形特点,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?

2、制订探究方案,开展科学探究。

(1)分小组制订活动方案。

(2)小组汇报研究方案,教师小结:为了便于相互合作与交流,大家最好选择同一种植物进行了观察和实验,大多数小组在教师带来的植物中选择了菱(也可以是别的植物),因此下面的观察就以观察菱来展开,各小组在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对植物器官逐个进行观察,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“观察记录表”上。

(3)各小组领取植物样本进行观察和记录。

(4)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,集体讨论订正。

3、对假设作出推断与猜想。

(1)提出假设,让学生推断事实结论:把菱(也可以是别的水生植物)种在陆地上的土壤里,你认为它会发生什么变化?怎样观察记录这种变化?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?

(2)小组交流讨论,对假设作出合理推断。

(3)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。

(4)老师布置课后实验任务。

4、应用与实践。

(1)有的物种在改变环境后不仅没有生长不良,反而大量生长繁殖,使原来生活在这里的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,动物无法生存,甚至引起物种消亡,成为了具有极大危害的物种,教师出示图片(展示实物)或播放课件。

提出问题:池塘里凤眼莲生长时,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?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引进外来物种引起生态灾难的事例?

学生回答,教师结合本地经验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讲小结。

(2)课外或双休日,在家长陪同下,观察家乡的池塘、水库、湖泊中生长的各种水生植物,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、生长方式与环境的关系,并作好相应记录。

《《植物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