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级《比意义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05-27 09:21:19
六年级《比意义》教学设计

六年级《比意义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《比意义》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六年级《比意义》教学设计1

教学目标

1. 使学生结合实例,理解比的意义,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,会正确地读、写两个数的比,会求比值。了解比和分数、除法之间的联系,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。

2.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,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,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。

教学重点

理解比的意义,比和分数、除法之间的联系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 创设问题情境,引入比

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(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)。

谈话: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,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、最美观?(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)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,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?(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,要么太窄,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)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,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,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?(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,宽是长的1/2……)

提问: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?

过渡:是的,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。今天这节课我们 ……此处隐藏18064个字……除法是把一个数进行平均分,求份数或每份数,乘法和除法是互逆关系,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。

(2)陈述加、减、乘、除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。

预设

生1:一个加数+另一个加数=和,一个加数=和-另一个加数。

生2:被减数-减数=差,被减数-差=减数,减数+差=被减数。

生3:一个因数×另一个因数=积,积÷一个因数=另一个因数。

生4:被除数÷除数=商,除数×商=被除数,被除数÷商=除数。

生5:被除数=除数×商+余数。

六年级《比意义》教学设计15

教学要求:

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、定律、法则。

能正确地、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计算,

教学过程:

练习

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括号里。

计算(58/15+7.8-3.5÷7/15)×5/7时()比较简便。

把分数化成小数

把小数化成分数.

学生在完成选择题后,分别总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在分数、小数混合运算中把分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简便,总结其规律。

试做教材91中第11题、第12题。

口算练习,提高学生口算能力。

1/2+1/31.5+1/23/4÷3/484/7×025.4÷12+33/4

脱式计算。

完成教材91页第13题。学生计算后,要说说估算的方法,通过估算和计算,对其结果进行比较。

引导学生分析、解答91页第14题、15题和思考题。(鼓励学生积极思考,展示自己思维过程)

全课小结

教学反思:

《六年级《比意义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